和珅抄家清单暗藏玄机:他贪的每一两银子都在给乾隆背锅

和珅抄家清单暗藏玄机:他贪的每一两银子都在给乾隆背锅
  • 和珅抄家清单暗藏玄机:他贪的每一两银子都在给乾隆背锅
  • 和珅抄家清单暗藏玄机:他贪的每一两银子都在给乾隆背锅
  • 和珅抄家清单暗藏玄机:他贪的每一两银子都在给乾隆背锅
作者:ASDI (奥盖斯森迪)
发布时间:2025-04-29 21:31:55

在嘉庆四年,也就是 1799 年正月十六日这个特别的日子,正式公布的《和珅犯罪全案档》就像一声惊

  在嘉庆四年,也就是 1799 年正月十六日这个特别的日子,正式公布的《和珅犯罪全案档》就像一声惊雷,把整个朝廷和民间都给震住了。这里面说的事儿让人惊得眼珠子都快掉出来了,完全把和珅贪污受贿的厉害程度给暴露了。按照这份全案档的记录,和珅有 580 万两赤金,这么多金子里还有从各国来的贡金。要明白,在当时,黄金是特别珍贵的财富标志,这么多金子能看出来和珅为了弄钱啥办法都用上了。

  再说说土地,有 8000 顷那么多,而且大部分都是乾隆皇帝赏给他的。乾隆皇帝在位的时候,对和珅特别好,多次给他赏土地,可和珅这人贪心,用这些赏的土地不停地给自己增加财富。

  在当铺这块,和珅有 75 座。这些当铺其实成了内务府的“小金库”,他就靠这个偷偷地管着财务,把正常的经济秩序都给搞乱了。

  还有貂皮衣,数量达到了 4862 件,这里面有历年皇帝赏给他的。在古代,貂皮是特别稀少又贵的东西,代表着高贵和豪华,和珅能有这么多貂皮衣,就能看出他的生活简直太奢侈了。

  关键发现:清单中62%资产标注与内务府往来,暗示其本质是皇权延伸

  和珅家里居然被抄出来846 颗东珠,这个数量可远超于了《大清会典》规定的亲王用珠的限度,要知道,亲王能用的东珠限额才 12 颗。再拿第二次金川战争(1771 - 1776)的缴获清单来比一比,那可真是让人想不通。在这场战争里,清军上报说东珠一颗都没收获到。但是呢,实际运到北京的东珠却有 3200 颗。这么大的差距,这些东珠到底去哪儿了都成了一个谜。

  再看看第二次金川战争中东珠的缴获情况,清军上报说一颗都没有收获,可实际上运到北京的数量却不少。这中间差得这么多,就让人忍不住猜是不是有人瞒着不报、把好处自己捞了,或者有其他见不得人的事儿。可能是在打仗的时候乱哄哄的,有官员为自己的好处改了数据;也可能是在运输的路上出了不知道的事儿,所以有些东珠的来源没办法弄清楚。反正不管怎么样,这么大的差额给历史留下了一个解不开的谜,也让咱们对当时的社会管理和军事制度有了很多想法。

  六次南巡,其表面上所列出的经费为 600 万两。然而,实际的耗费远不止如此。

  在河道整治方面,存在着一笔高达 900 万两的暗账。要知道,河道的整治对于南巡的顺利进行至关重要,然而这其中的巨额花费却并未被明确记录在明面的账目之中。

  行宫的建造也有着高达 1200 万两的黑账。为满足南巡途中的居住和休憩需求,大量行宫被建造起来,但其背后所耗费的资金却成为了不为人知的秘密。

  除此之外,还有地方摊派转嫁的费用,大约达到了 2000 万两。地方为了迎接南巡,不得不承担各种额外的开支,这些费用最终又通过种种方式转嫁到了百姓身上,给当地民众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议罪银制度,这一堪称创造性的腐败合法化手段,其年均收入大约为 300 万两。具体的流程是这样的:当官员犯下罪行之后,他们能够通过缴纳银两来赎罪。而所缴纳的银两,其中 70%会归入内务府。

  在盐政方面,存在着垄断操控两淮盐引发放的情况。每发放一引盐,就抽取“手续费”2 两。就凭借这样的手段,短短两年时间,所获得的利益就超过了 150 万两。

  在关税方面,也存在着严重的问题。粤海关监督每年所收的关税约为 100 万两,然而上缴的却仅仅只有 40 万两。这其中巨大的差额,竟然通过和珅与李侍尧所构建的网络,源源不断地输送进了内务府。

  盐政的垄断和关税的截流,更是反映出当时清朝在经管方面的混乱和腐败。这种现象的存在,严重损害了国家的财政收入,也使得社会的公平正义受到了极大的挑战。同时,和珅与李侍尧等人通过构建网络来操纵资金的流向,进一步加剧了这种腐败的程度,使得国家的利益被肆意侵吞,社会秩序陷入混乱。

  嘉庆元年,户部所存的银两数量为 719 万两。然而,在和珅被抄家之时,所获资产竟然约达 8 亿两之巨,这相当于户部整整 20 年的收入!

  这一惊人的对比背后,有着关键的操作。和珅的资产并没有被归入内务府,而是被转移至户部。

  从当时的历史背景来看,和珅长期以来凭借着自己的权势和地位,大肆敛财,积累了巨额的财富。他的贪污行径几乎渗透到了所有的领域,包括税收、贸易、土地等,使得国家的财富大量流入他的私囊。

  而当和珅被查处后,将其资产转入户部而非内务府这一决策,具备极其重大的意义。这一举措在某些特定的程度上缓解了户部的财政压力,为国家的运转提供了一定的资金支持。倘若这些资产被归入内务府,可能更多地会被用于皇室的奢侈消费,而转入户部则有可能被更合理地分配和运用,用于国家的建设、民生的改善以及应对也许会出现的各种危机。

  然而,即便和珅的资产被充入户部,也难以从根本上改变清朝当时所面临的种种困境。长期的腐败、社会矛盾的激化以及经济结构的不合理等问题,仍然严重制约着国家的发展。但这一事件至少在短期内为国家的财政状况带来了一定的改善,也为后续的治理提供了一定的物质基础。

  和珅的二十条罪状之中,蕴含着颇为隐秘的逻辑。在前十六条罪状里,主要指控的是其贪污的罪行。通过对和珅贪污行为的罗列与指责,在某些特定的程度上转移了公众对于制度腐败这一深层次问题的关注。这种策略性的指控,使得人们的目光更多地聚焦于和珅个人的贪婪行径,而忽视了背后有几率存在的系统性制度缺陷和腐败根源。

  而后四条罪状则涉及到了僭越的问题,比如和珅所拥有的楠木房屋逾越了规制。然而,实际上这种逾制的行为在某一些程度上是得到了乾隆的默许。这一默许背后,或许有着复杂的政治考量和权力博弈。从历史和政治的角度深入剖析,乾隆的默许可能与当时的政治局势、权力平衡以及和珅在朝廷中的特殊地位等多种因素密切相关。这种默许既反映了皇权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也揭示了封建王朝统治体系中的种种隐晦与微妙之处。

  进一步思考,和珅罪状中的这种隐秘逻辑,不单单是个人行为的体现,更是当时整个社会政治生态的一个缩影。它揭示了封建王朝统治下,权力的滥用、制度的漏洞以及人心的叵测,为我们深入理解那个时代的政治风云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

  在故宫档案馆所珍藏的《永璇密折》中明确有所显示:决定保留和珅长子丰绅殷德的爵位。做出这样的决策,其目的是维持皇室的体面。

  要知道,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皇室的形象和尊严至关重要。保留丰绅殷德的爵位,可以在某些特定的程度上减少和珅事件对皇室声誉的负面影响,展现出皇室的宽容与大度,从而维护皇室在民众心目中的崇高地位。

  同时,密折中还提到不追究十公主府的财产。之所以如此,是为了尽最大可能避免牵连到乾隆。乾隆作为前朝的皇帝,其形象和声誉对于皇室的正统性和稳定能力具备极其重大意义。如果对十公主府的财产进行追究,很有可能会引发一系列的连锁反应,进而影响到乾隆在位时期的种种决策和形象。

  润滑剂:议罪银制度宛如一种特殊的润滑剂,在某些特定的程度上维系着官僚体系的运转。当官员犯罪时,通过缴纳议罪银来赎罪,这看似为犯错的官员提供了一条“出路”,实际上却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了整个官僚体系的运作模式。例如,一些官员可能会因为有议罪银这一“后路”,而在履职过程中放松对自身的约束,甚至有意冒险违法,因为他们都以为只要有钱就能处理问题。这种现象不仅破坏了法律的严肃性,也使得官僚体系内部的纪律和规范逐渐被侵蚀。

  减压阀:和珅集团充当着社会压力的减压阀,吸收了大量的社会仇恨。和珅及其党羽在政治、经济等领域的腐败行为,引发了民众的强烈不满和愤怒。然而,这种仇恨情绪往往集中在和珅集团身上,从而在某些特定的程度上分散了对整个统治阶层和制度问题的关注。就如同一个泄洪的阀门,将民众的不满和怨愤暂时“吸纳”,使得社会矛盾不至于在极短的时间内集中爆发,为统治阶层争取了一定的时间和空间来应对和调整。

  蓄水池:它又如同一个蓄水池,为皇帝的私人开支源源不断地提供资金。皇帝的各种私人需求,如修建奢华的宫殿、举办盛大的庆典等,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议罪银以及和珅集团所聚敛的财富,很大一部分流入了皇帝的私人金库,满足了皇帝的私欲。从历史的角度看,这种资金的获取方式虽然满足了皇帝一时的需求,但却加剧了社会的不平等和民众的负担,为社会的动荡埋下了隐患。

  乾隆朝的贪腐金额占 GDP 的比例约为 4.5%,这一数据反映了当时贪腐现象的严重程度以及对国家经济的巨大侵蚀。在那个时代,封建统治的弊端和制度的漏洞为贪腐行为提供了滋生的土壤,使得大量财富被非法侵占,国家的发展受到严重阻碍。

  对比当代中国 2022 年的反腐追缴占比,仅为 0.15%。这一显著的差异充分展示了我国在现代治理体系和反腐工作方面所取得的很明显的成效。现代中国通过逐渐完备法律和法规、加强监督机制以及提高公民的法治意识,有效地遏制了贪腐现象的蔓延。

  “白手套”权力寻租模式在现代出现了一些变种。比如影子银行,它在正规金融体系之外运作,常常通过复杂的金融操作和监管漏洞,为一些权力拥有者提供了非法获取利益的渠道。特殊目的公司也是其中之一,某些人利用这种公司形式的灵活性和隐蔽性,进行不正当的利益输送和权力交易。此外,慈善基金会在某些情况下也被别有用心之人利用,表面上是从事公益慈善活动,实则成为了权力寻租和财富转移的工具。

  然而,我国政府对这些变种形式保持着高度的警惕,并采取了一系列有力的措施进行打击和整治。慢慢地增加金融监督管理,完善有关规定法律法规,加大对特殊目的公司的审查力度,规范慈善基金会的运作,以确保权力在阳光下运行,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和经济的健康发展。

推荐产品


  • 地下管线受损燃气泄漏!他们及时出手筑牢安全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