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来,有大批国内医药企业为了加速产业升级,提升生产、配送能力等原因,兴起了“建厂潮”。如近日,恩威医药为充分的发挥渠道、客户资源、生产管理优势,快速完成产品管线、产能扩充,就表示将投资1.06亿元参与信心药业重整。
据了解,恩威医药本次参与信心药业重整,主要标的资产包括125项境内药品批准文号、商标18项等。后续,恩威医药将新设立郑州项目公司,向信心药业提供偿债资金,作为交换条件,由郑州项目公司取得信心药业100%股权。恩威医药已于8月7日获确认为信心药业重整投资人,后续还将与信心药业管理人签署《重整投资协议》。
6月10日,盘龙药业发布了重要的公告称,公司拟向特定对象发行A股股票,募集不超过3.02亿元,用于推进中药配方颗粒研发及产业化项目、高壁垒透皮给药系统研发平台建设项目及补充流动资金。其中,中药配方颗粒研发及产业化项目总投资约为1.39亿元,建设周期为2年。项目建成后,公司将产业化不少于269种中药配方颗粒。
综合来看,药企正高度看好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大批企业正在通过加速提高生产的基本工艺与升级制药设备,来逐步提升中药配方颗粒产品质量与生产效率。有必要注意一下的是,制药装备处于医药制造业上游,对行业的发展具备极其重大作用。无论是化学药、中成药或是生物制品等,都需要制药装备的配套才可能正真的保证其生产质量的稳定性、安全性、一致性。因此,近年来,为满足制药企业扩大产能的需求,众多制药装备企业也在加速创新,研发生产更多高效节能设备,以及新建产业化项目,扩大产能规模,来满足制药企业持续增长、提升的设备需求。
在今年3月3日,旗滨集团就公告,将自筹资金7.8亿元用于建设中性硼硅药用素管玻璃项目,项目建成后,预计将形成2条日产能50吨生产线个月。中性药玻即Ⅰ类玻璃、5.0玻璃或甲级料。其实,此前公司控股子公司福建药玻就已在湖南郴州投资建成两期中性硼硅药用玻璃素管项目,其中一期于2021年10月进入商业化运营,二期于2022年11月开始点火试产。此次再投资7.8亿元,预计将逐步扩大产能规模。
楚天科技在2022年3月,也曾公告拟发行可转债募资11亿元,用于生物工程一期建设项目、医药装备与材料技术研究中心项目和补充流动资金。其中,拟投资6.3亿元的生物工程一期建设项目建成后,将为疫苗、抗体、生物发酵等生物制药行业提供安全先进的大规模生物反应系统及配液系统,实现大规模生物反应的高效、高质量智能化绿色化生产。
此外,在2020年5月,东富龙发布了重要的公告称,公司拟投资5亿元投建生物制药系统装备产业化项目,其中一期投资3.5亿元,计划3年投产,5年实现达产,达产年产值在5亿元以上。据悉,该项目建设,目的也是为了扩大生物装备制造产能,逐渐增强公司生物工程整体解决方案能力。
从各大药机企业项目建设的方向来看,主要基于中生物工程等领域。分析认为,这或是因为国内生物医药产业的未来市场发展的潜力被看好所致。根据业内预测, 到2030年,我国生物药市场规模将达到13198亿元,市场增长空间巨大。业内预计,未来,在制药企业加速布局生物医药领域的背景下,头部药机企业或有望凭借产能和技术在市场上迎来更多机遇。
免责声明:在任何情况下,本文中的信息或表述的意见,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
10月27日,又新增10余家药企披露2024年三季报,包括派林生物、佐力药业、普利制药、盘龙药业、亨迪药业、新天药业等。其中实现盈利收入、净利润双增长的企业只有3家,分别为派林生物、佐力药业、盘龙药业。
数据显示,2022年全球抗凝药物市场销售额达到了293.3亿美元,预计2029年将达到409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CAGR)为4.8%(2023-2029)。中国市场在过去几年增长快速,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血栓患者数量的增加,预计国内抗凝药物市场空间广阔。
根据梳理,10月24日,包括恒瑞医药、华东医药、艾力斯、浙江医药、博腾股份、通化东宝、太极集团等40余家医药行业企业集中发布三季度业绩报告。其中实现净利润翻倍增长的企业有三家,分别为浙江医药、艾力斯、太龙药业。
数据显示,2020年生物药的市场规模已达到2979亿美元,近5年平均增速高达7.8%,预计至2030年,这一数据将达到8049亿美元。
又有多家医药行业企业IPO终止!这家原料药销售线日,深交所披露,因江苏知原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保荐人撤回发行上市申请,根据《深圳证券交易所股票发行上市审核规则(2024年修订)》第六十二条,深交所决定终止其发行上市审核。
凡本网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的全部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化工仪器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有关规定法律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化工仪器网)的作品,目的是传递更加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犯权利的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别的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