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于入汉天然气的管道铺设起止点分别为重庆忠县和湖北武汉,所以川气入汉工程又叫“忠武线”工程。其中,在忠县与武汉之间铺设一条长约718公里的输气管道,加上荆州—襄樊、潜江—湘潭和武汉—黄石3条支线管道,输气管道总长度为1376公里,总投资约50亿元。途经700多公里
在川气入汉工程中,重庆忠县至武汉的干线公里。这在某种程度上预示着四川盆地的气源要向武汉供气,得经过700多公里的漫长“征途”。
为接收、利用四川盆地输送过来的天然气,武汉市建起门站2座、调压站9座、高中压管道350公里和调度中心。
在“忠武线”沿线,每隔一段路,就在地势高处建一小型基站,隔一定距离还建有黄色木桩。专家和记者说,他们把基站称为“阀室”,每隔几十公里左右建一个。川气入汉全线座。一旦哪一段管道出现泄漏,阀室内的仪器马上就能监测到,泄漏点上游的阀室立即关闭阀门。黄木桩内的装置能够在土壤酸碱度超标的时候“报警”,保证探测的正确性。
此外,相关的单位与省公安厅,以及管道沿线个乡派出所,分别签订管道保护协议,以确保天然气安全输送到武汉。
同时,为防止违章施工等危害天然气管道的情况出现,相关的单位还聘请了巡线人员,每天在沿线巡查。
天然气由“忠武线”主管道输送到武汉后,将分两路输入武汉市城市气网,通向千家万户。
第一路:由长江北岸的蔡甸军山门站(忠武主管道出口)进入高压输气管道,经沌口、车城、孟家铺、东西湖、长丰和三金潭调压站,降压后进入中压管网,然后经过中低压调压站或箱式调压器后送至用户。这一路的服务对象是汉口、汉阳居民。
第二路:由长江南岸的五里界门站(忠武主管道出口)进入高压输气管道,经关山、杨春湖高中压站调压后,进入中压管网,最后经中低压调压站或箱式调压器调压后送至用户。这一路的服务对象是长江南岸地区居民。
在上述蔡甸军山门站和五里界门站,工作人员先要往管道里输送氮气,用氮气将空气“顶”出管道,随后开启阀门,来自四川盆地的天然气将推动着空气、氮气柱,奔向下一站———调压站。
从四川盆地远道而“来”的天然气,由于气压高不能直接输送到千家万户。因此必须通过9处高压调压站,经过调压、过滤后,再经过箱式调压器等,才能适合民用。
在今日点火的关山调压站,铺设着橘红色的粗大管道,密密地分布着叫不上名字的各种阀门、仪表盘。一旦通气后,院子里将响起“咝咝儿”的气鸣声。
“这是调压阀发出的声音。”有关专业的人介绍,川气入汉主干线公斤),高压气体经过这儿,将被调至1.9兆帕,再输往中心地区管网。
为了让记者对管内压力有多大有个感性认识,专家作了个比较,消防栓松脱,其零点几兆帕的内在的压力可冲出十几米高的水柱,而管内天然气压力要比它大数十倍!
即使是一颗小小的螺丝钉松脱,气体喷射的冲力,也足以像一发子弹般夺人性命。因此,调压站的安全至关重要。
穿山区、跨峡谷、过长江、越汉江,蜿蜒数百公里……川气入汉工程,是国内目前为止继“西气东输”之后的第二大天然气管道工程。该工程主要有三大难点:
———穿400公里山区。天然气管线要穿越“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川东山地和鄂西山区,地形复杂、地势险要。
———4次穿越长江。忠武管道分别在重庆忠县、宜昌红花套、武汉军山、湖南城陵矶4次穿越长江。其中,仅城陵矶长江穿越,穿越长度达4.8公里,创下长江穿越之最,是目前国内最长的水下隧道。
由于历史原因,武汉市城市燃气管网千差万别,有的管道已接近常规使用的寿命。因此,为确保天然气安全输送,必须新建、改造一批燃气管网。据初步统计,全市需新建55公里管道,改造、更换1550个调压站箱,新增、更换共110个阀门。
此外,武汉现有大量使用液化石油气的小区,由于没管网与其相通。因此,必须新铺设多条天然气的“毛细血管”,才能将这些小区并入天然气管网。
据介绍,天然气进汉后,不会出现道路到处开挖现象。在新建、改造城市燃气管网中,有关部门将利用城市道路、与桥梁建设同步施工(如南湖南路、南湖大桥等配建燃气管道),避免多次开挖路面。
那么,管道会否因日久发生腐烂?对此,有关专家解释说,川气入汉工程中,所有使用的钢管上都涂了一层聚乙烯,使钢管与外界绝缘。这样,由于聚乙烯在自然条件下永远都不可能化学分解,因而可永久性地将钢管密封起来。
武汉天然气供气工程分两期,一期工程到2005年,现有武汉城区管道气用户全部用上天然气,同时城区内的高压干管到达黄陂、蔡甸;二期工程除逐步填补城区内管道气的空白点外,将铺设到新洲和江夏。预计到2008年,武汉市将有86万户居民用上天然气。
按设计,川气入汉总输气量为30亿立方米/年,湖北省接受天然气量约占总输气量的三分之二强(其余的近三分之一的川气将通过支线管道输出到湖南省)。目前,除“忠武线”主干管通气外,荆州—襄樊、武汉—黄石两条支线管道也已贯通。用不了多久,天然气也将走进沿线城市的千家万户和工厂。
据了解,湖北省沿途荆州、宜昌、襄樊、荆门、恩施、仙桃、潜江、武汉、黄石共9个城市受益。其中,武汉、宜昌、襄樊、荆州等市已签订供气合同。
来自四川忠县的天然气总储量为7.18万亿立方米,是我国目前最大的天然气生产基地。根据合同,武汉市第一年用气量为2亿立方米,以后逐年增加,到2008年用气规模将达到12亿立方米,到2020年达到25亿立方米。“川气”至少能满足武汉25-30年的供给。
川气用完后,还有“西气”在等着。目前,一条从安徽淮阳到武汉的天然气管道正在勘测中。据介绍,这条主干管全长480公里,经武汉的外环线到达武汉西计量站与川气联网。届时,武汉市天然气的供应将更稳定更充足。
1974年12月22日,国务院召开油气管道建设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原则同意“川气出川”输气管线建设的初步方案。
该工程起于重庆附近,经湖北省的恩施、宜昌、潜江、武汉、黄石、安徽省的安庆、芜湖,从南京以南经苏州到达上海。其中,一期工程先铺重庆经武汉到黄石的输气管道。
2002年11月13日,重庆忠县至武汉的输气管道可行性报告通过评审,标志着“川气入汉”工程获国家批准。
2003年1月28日,武汉人渴盼多年的“川气入汉”建设拉开帷幕,重要控制项目———天然气汉江穿越工程动工。
●“忠武线日,重庆忠县至武汉(即川气入汉工程的“忠武线”主干管)输气管道工程动工。
2003年12月16日,武汉市天然气有限公司正式揭牌。该公司由武汉市燃气热力集团有限公司、香港巨富李兆基旗下的香港中华煤气公司、广州恒荣投资有限公司三方共同出资组建,投资总额10亿元人民币,是全国燃气行业顶级规模的合资项目。合资公司的成立,主要是为了配合“川气入汉”工程。
2004年1月12日,“川气入汉”控制性工程之一的武汉军山长江穿越隧道工程全线贯通。
●“忠武线时,随着最后一道焊花在湖北省长阳县贺家坪镇青岗坪熄灭,“川气入汉”的“忠武线”主干管贯通。
今日,川气入汉实现点火通气,标志着四川盆地的天然气郑重进入武汉千家万户。
鄯乌线(鄯善至乌鲁木齐):是国内自动化程度较高的输气管道,也是国内首次采用同沟铺设有通信光缆。1995年9月26日开工,1997年3月10日正式供气。
“西气东输”:是国家安排建设的特大型基础设施,任务是将新疆塔里木盆地的天然气送往豫、皖、苏、浙、沪地区。工程包括三个部分:塔里木盆地天然气资源勘探开发、塔里木至上海天然气长输管道建设、下游天然气利用配套设施建设。
该条能源大动脉,西起新疆轮南,东至上海市白鹤镇,全长约4000公里,途经新疆、甘肃、宁夏、陕西、山西、河南、安徽、江苏、上海、浙江10个省、市、自治区,供气范围覆盖中原、华东、长江三角洲地区,输气规模设计为年输商品气120亿立方米。西气东输线亿元人民币,是中国目前距离最长、管径最大、投资最多、输气量最大、施工条件最复杂的天然气管道。